返回

卧马沟的冬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0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老汉把老叫驴直接牵进挂着“杨记”招牌的饭馆的后院。正在后院褪葱剥蒜的杨掌柜抬头见是二老汉牵着拖搭着山柴的老叫驴进了院子,就高声大嗓地嚷叫起来:“我说二老汉呀,这两三个集日咋不见你送柴来呀。是不是觉的进了腊月柴好卖了,就到大十字上卖高价去了。你可别忘了,一年四季有风高夜冷的冬腊月,也有流火炎热的三伏天。”

    二老汉抹一把脸嘿嘿笑两声,接上杨掌柜的话说:“我二老汉背柴卖碳半辈子,四十里马沟谁不说二老汉是一个义气守信的实在人。二老汉啥时候干过见利忘义的薄情事。两三个集没来,是帮着我这个侄儿砌窑面盘火炕哩。咱在大十字上卖柴那得等到流火烧人的三伏天,这寒冬腊月咱想的全都是老伙计。这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有你的,卸下吧。”听二老汉亲亲热热地调侃了见句,杨掌柜就爽快地让把老叫驴背上的四捆柴卸下。

    卸下柴后二老汉摸一把汗津津的驴背,爱怜的摇摇头,吩咐耀先说:“栓娃,到井里打一桶水上来把驴饮一饮,看它脊背上出了多少汗。”耀先忙着提水饮驴去了。二老汉搓揉着手掏出旱烟锅子朝杨掌柜走去,到了跟前说:“掌柜子,街口上还摔下两捆,要不要也一起给你担过来?”

    “街口上还有两捆?”杨掌柜看看刚卸到院子里的那四捆山柴,再看看二老汉的脸色。二老汉的脸像以往一样平实,二老汉卸下来的四捆山柴也和以往一样捆子比别人的大,柴捆里的柴棍子也比别人的粗不少,一根根都和小娃的胳膊一样粗。这样的山柴耐烧呀。杨掌柜心里早算过账了。他挥挥手还像刚才那样爽快地说:“担过来吧,担过来一起算价。”

    “哎。”二老汉操起一根扁担就要走。“咋?舍不得你的毛驴,要自己担去?”杨掌柜在后面数说一句。二老汉看看抖动着两只长耳朵正在饮水的老叫驴,说:“街上人来车往的牵个驴来来去去的不方便,两步不到的路,半袋烟的功夫就担过来了。”“都说二老汉对驴好,我今天才算是领教到了。你是舍命不舍驴呀。小李,去,帮着二老汉把那两捆柴担回来。”杨掌柜当下喊过来一个小伙计,让帮着二老汉去担柴。

    二老汉领着小伙计走了。到街口上担剩下的两捆柴去了。

    小伙计担走柴后,二老汉对依旧站在那里的月儿说:“月儿,你再在这里稍稍等一下,我过去算了柴钱就和拴娃过来。”

    月儿点一下头,二老汉就追着担柴的小伙计去了。站在大十字上的月儿心里开始涌动起潮水般的波澜。这个大十字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矗立在大十字上的那个高大的砖门楼里面就是生她养她的家。不长时间以前她还生活在这高大门楼里的一片大宅院里。可是现在她的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在卧马沟亲身经历了这种惊心动魄的巨大变化。但是她不知道下马河娘家这里究竟遭遇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尽管她从卧马沟婆家大起大落的变化中能想象到下马河娘家可能发生的变化。卧马沟的民兵队长郭安屯也阴阴阳阳地在她面前说起过下马河贾家的下场。好心的二叔也婉婉转转地说起过她娘家的事情。但是她不甘心,她还怀着一丝侥幸和幻想。她要到那高门楼里去看看,看看她的亲人们是不是都还住在这片大宅院里。如果不在,至少也要打听到他们的下落。

    站在大十字上的月儿脸上围着一条方围巾,围巾快把整个脸都包住了,外面只露出来两只忧深的眼睛。不然她这个贾家大小姐早就让人认出来了。月儿把脸上的围巾再往严里拉拉,这才心怀忐忑地向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慢慢地走去。

    两扇高大厚实的朱红大门开开地敞着,站在街口上就能看见宽敞的宅院里来回走动的人影。月儿抬眼看去竟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月儿提悬着一颗狂跳不安的心蹑手蹑脚地踏进她曾在里面生活了十七年的宅院。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院子还是原来的院子,然而却再没了原来的人。

    贾家被镇压被扫地出门后,这片宅院除了区政府占了一些房子外,余下的房子就分给了翻身的贫农。一片宅院一下住进来十好几户人家。在寒窑草房里住惯了的贫农乍一下还适应不了这深宅大院里的环境,才住进来的十好几户人家彼此都还不很熟悉,他们谁也不知道裹了头、围了脸只露出两只黑幽幽眼睛的这个苗条俏丽的小女人是谁,他们都把她当成是这十好几户人家谁家里的人,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她竟会是贾家的小姐。

    月儿踯躅着慢慢地踱到原来她娘住的房间门口。“谁呀?”屋里一个半老的女人手里握着一只纳了一半的鞋底,问已经站到门口的月儿。月儿浑身战颤了一下,忙把头低垂下细声细气地说:“不找谁,我是街上赶集的,想讨口水喝。”女人侧一下身,让月儿进到屋里,然后指着屋角的一个水桶不好意思地说:“闺女,咱屋里没有滚水,要是不怕凉就喝口凉水吧。”月儿在向水桶走去时就快快地把这房里扫视了一遍,除了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已不是原来的东西了。月儿关心的不是这房子和房子里的东西,月儿关心的是原来住在里面的人,关心的

第三章02(5/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